为什么(私募)投资者是群居动物
2010年4月22日
一个常见的抱怨是——风险投资者受其他投资者看法驱动,因此缺乏想象力和骨气。
这有一定道理——毕竟,在决策时寻找社会认同和权威是人类的天性。然而,这并非全部。
在公开市场中,投资者并行做出投资决策,理论上,根据法律规定,公司的大部分相关信息都是公开披露的。企业也更加成熟,因此更容易估值。最后,市场流动性强且深度大,因此对于可用资金供应和未来资金可得性的不确定性较小。
在公开市场中,我不太可能获得关于公司前景的私有数据,如果我真的获得了,我会买入或卖出股票并影响价格。你根据我的知识采取行动的能力为零——当你了解到这些信息时,它已经反映在价格中了。
相比之下,在私募市场中,有更多的非公开信息分散在众多个人之间,他们可以按顺序决定。企业是全新的、不成熟的,非常难以估值。市场浅薄且流动性差,“凯恩斯选美比赛"意味着你现在想要投资一家公司,仅仅因为它未来可能获得融资。
因此,当你看到其他投资者涌入一家公司时,你可以推断:
- 鉴于大量信息(创始人素质、竞争状况、真实市场规模等)是私有的且分散在众多人脑中,他们可能知道一些关于公司或市场的信息,而这些是你不知道的
- 这家公司未来更有可能获得融资,因为它似乎能够吸引许多高质量的投资者(前述的凯恩斯选美比赛)
- 你仍有时间以相同价格根据这一新信息采取行动
最后这一点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更能促使投资者形成群体行为。
私募投资者形成群体行为是理性的。他们有强烈的动机——有限且分散的知识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有手段——在融资过程中,价格不会随着投资者按顺序决定而改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