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吴恩达Agentic AI模块5简报」高度自主的智能体AI模式
概要
本文档综合分析了构建高度自主的AI智能体的核心设计模式,重点阐述了规划(Planning)和多智能体系统(Multi-Agent Systems) 这两种前沿方法。这些模式旨在让AI超越预设的指令序列,能够灵活地自主决策以完成复杂任务。
核心洞察包括
- 规划模式:此模式赋予大语言模型(LLM)根据用户请求和可用工具集,自主生成多步骤行动计划的能力。这种方法极大地增强了AI的灵活性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范围,但同时也降低了开发者对系统运行时行为的直接控制和可预测性。
- 规划的实现方式:为确保计划能被可靠执行,应采用结构化格式。其中,通过代码执行进行规划是最为强大的方法,它允许LLM利用其在编程语言(如Python)和大型代码库(如Pandas)上的丰富训练数据来构建复杂计划。相比之下,JSON和XML也是可靠的结构化格式,优于易产生歧义的Markdown或纯文本。
- 多智能体系统:此模式借鉴了人类团队协作的理念,将一个复杂的宏观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,并分配给具有特定角色和工具的专业化智能体。这种方法不仅简化了复杂系统的开发过程,还促进了智能体模块的复用性。
- 智能体通信模式:多智能体系统的协作效率取决于其通信模式。目前最常见的两种模式是线性模式(按顺序依次执行)和层级模式(由一个“管理者”智能体协调多个“工作者”智能体)。此外,还存在更复杂但使用较少的深度层级模式和高度不可预测的“全体对全体”实验性模式。
核心设计模式:规划
规划是实现高度自主智能体的关键设计模式,它使智能体能够摆脱硬编码的步骤束缚,根据具体情境动态制定行动方案。
概念与工作流程
规划模式的核心思想是让LLM扮演决策者的角色,而非仅仅是指令的执行者。其工作流程通常如下:
- 接收输入:向LLM提供用户的原始请求以及一个包含可用工具及其功能的列表。
- 生成计划:提示LLM根据用户目标,返回一个分步执行的计划。
- 顺序执行:系统逐一执行计划中的每个步骤。每一步的输出结果都会作为上下文信息,被传递给下一步,以确保任务的连贯性。
这种模式的显著优势在于,开发者无需预先预测并编码所有可能的工具调用序列,从而使智能体能够应对更加多样化和复杂的请求。
应用案例
- 电商客服智能体:假设一个太阳镜零售店的客服智能体被问到:“你们有100美元以下的圆形太阳镜库存吗?” 该智能体可以规划出如下步骤:
- 使用get_item_descriptions工具筛选出所有描述为“圆形”的太阳镜。
- 将筛选结果传入check_inventory工具,确认哪些有库存。
- 最后使用get_item_price工具,检查有库存的圆形太阳镜价格是否低于100美元,并最终回答用户。
- 邮件助手:对于指令“请回复纽约Bob的邮件,告诉他我会参加,然后把他的邮件归档”,智能体可以生成计划:
- 使用search_email工具找到来自Bob的、提及“纽约”和“晚餐”的邮件。
- 生成并发送一封确认参加的回复邮件。
- 使用move_email工具将原邮件移动到归档文件夹。
现状与挑战
规划模式在某些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功,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仍在发展中。
- 成功应用:在高度智能化的软件编码系统中,该模式表现出色。这些系统可以为复杂的软件开发任务制定详细的构建计划(如先构建组件A,再构建组件B,并进行测试),然后像执行清单一样逐步完成。
- 挑战与实验性:在其他行业,规划模式的应用尚不普及。主要挑战在于可控性和可预测性的降低。由于开发者不直接规定执行路径,系统的运行时行为变得难以预料,这给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了挑战。
规划的实现与优化
为了让LLM生成的计划能够被下游代码清晰、无歧义地解析和执行,选择合适的输出格式至关重要。
结构化规划格式
要求LLM以机器可读的格式输出计划,是确保其可靠执行的前提。不同格式的可靠性存在差异。
格式 (Format) 可靠性 (Reliability) 备注 (Notes) 代码 (Code) 非常高 (Very High) 最强大的方法,直接生成可执行代码作为计划,利用现有编程语言和库的强大功能。 JSON 高 (High) 常见且可靠,通过键值对(如step, tool, arguments)清晰定义步骤。 XML 良好 (Good) 另一种可靠的结构化选项,使用标签明确定义计划结构。 Markdown 中等 (Medium) 解析时可能存在轻微歧义,不如JSON或XML严谨。 纯文本 (Plain Text) 低 (Low) 最不可靠的选项,解析困难且容易出错。
通过代码执行进行规划
这是规划模式的一种高级实现,其核心思想是让LLM直接编写代码来完成任务,而不是输出一个描述步骤的结构化文本。
- 核心理念:LLM生成的代码本身就是计划。例如,当需要分析一个电子表格数据时,LLM可以直接编写Python代码,并利用Pandas库进行数据筛选、计算和汇总。
- 主要优势:
- 克服工具限制:开发者无需为每一个可能的用户查询创建专门的工具。LLM可以灵活组合编程语言中成百上千个现有函数来解决问题,避免了工具集不断膨胀且始终无法覆盖所有边缘情况的“脆性”设计。
- 利用现有知识:LLM在其训练数据中见过海量的代码示例,因此非常擅长调用各种库函数来解决问题。
- 卓越性能:研究表明,在许多任务中,“以代码为行动”(Code as action)的性能优于生成JSON或纯文本计划。
- 安全考量:执行由LLM生成的代码存在安全风险。最佳实践是在沙盒(Sandbox)等受控环境中运行代码,以防止潜在的恶意行为。
高级模式:多智能体系统
当任务的复杂性超出一个单一智能体的处理能力时,可以采用多智能体系统,将任务分解并交由一个协同工作的智能体团队来完成。
核心理念与类比
多智能体系统的理念是将复杂的宏观任务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子任务,并为每个子任务设计一个专门的智能体。
- 类比:这好比在现实世界中,与其雇佣一个“全能”的通才,不如组建一个由研究员、设计师和文案等专家组成的团队来共同完成一个营销项目。在计算机科学中,这也类似于将一个大型程序分解为多个进程或线程来并行处理。
- 优势:这种方法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心智模型,有助于将复杂问题模块化,并能构建可复用的智能体组件(例如,一个通用的“图表生成”智能体可以被用于多个不同的项目中)。
构建与工作流程
以创建一个营销宣传册为例,多智能体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:
- 定义角色与工具:
- 研究员智能体:负责分析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。其核心工具是网页搜索。
- 平面设计师智能体:负责创作图表和视觉素材。其工具可能包括图像生成API或代码执行(用于生成数据图表)。
- 文案撰写员智能体:负责将研究结果和视觉素材整合成最终文案。它可能不需要外部工具,主要依赖LLM自身的文本生成能力。
- 构建智能体:通过特定的提示词(Prompt)为每个角色构建智能体。例如,对研究员智能体的提示可以是:“你是一个专业的市场研究员,擅长分析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……”
- 协调协作:定义一个清晰的通信模式,让各个智能体能够有序地协作,最终产出完整的营销宣传册。
多智能体通信模式
智能体之间的通信与协作方式是多智能体系统设计的核心。不同的通信模式决定了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效率。
常见模式
目前,最实用且最常见的通信模式主要有两种:
- 线性模式 (Linear Pattern):这是一种简单的顺序工作流。智能体A完成其任务后,将其输出传递给智能体B,B再传递给C,以此类推。例如:研究员 -> 平面设计师 -> 文案撰写员。
- 层级模式 (Hierarchical Pattern):该模式引入了一个“管理者”角色。这个管理者智能体负责协调和分配任务给其他“工作者”智能体,并整合它们的工作成果。例如,一个“营销经理”智能体可以先后调用研究员、设计师和文案员,并对最终产出进行审核。
高级与实验性模式
除了上述两种常见模式外,还存在一些更复杂或更具实验性的模式:
- 深度层级模式 (Deep Hierarchy):这是一种多层级的组织结构。一个智能体本身也可以是管理者,负责协调其下属的子智能体。例如,研究员智能体可以管理一个“网络数据抓取”子智能体和一个“事实核查”子智能体。这种模式因其复杂性而较少使用。
- 全体对全体(All-to-All)模式:在这种模式下,所有智能体都可以随时自由地与其他任何智能体进行通信,类似于一个开放的聊天室。这种模式非常难以预测和控制,结果带有一定的“混乱”和随机性,适用于那些对最终结果的精确控制要求不高的探索性应用。
结论与展望
本文档所探讨的规划和多智能体系统设计模式,代表了构建更强大、更自主AI系统的发展方向。与反射(Reflection)和工具使用(Tool Use)等基础模式相结合,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智能体AI开发的核心技能栈。
虽然这些高级模式赋予了AI前所未有的自主性,但也带来了控制性和可预测性方面的挑战。掌握这些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开发者构建出色的AI应用,同时也在专业领域中展现出极高的价值。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,这些模式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完善。